小燈泡命案凶嫌王景玉昨日二審判決結果出爐,再度逃過死刑,引發眾怒。而宅神朱學恒認為,昨天高院庭長林瑞斌在記者會上「笑逐顏開」,一邊說著尊重生命,一邊嘻皮笑臉的開記者會,連稍微嚴肅一點的表情都不會裝,怒轟他「是你媽沒教好還是你顏面神經有問題?」
朱學恒在臉書粉專「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」中寫道「好啦,廢死的法律人大獲全勝,高興了吧?」他表示,「我只有一個小小的卑微要求,高院庭長林瑞斌面對這種死生大事,就算內心得意,但至少表情可以裝一下,不要這麼笑逐顏開嗎?是你媽沒教好還是你顏面神經有問題?」
他接著指出,林瑞斌一邊說要尊重生命,一邊又嘻皮笑臉的開記者會,連個稍微嚴肅一點的表情都不裝,氣得直說「你告訴我法律人值得尊敬,應該有終身職保障?我他媽的是絕對沒有辦法相信啊!」
對於寶寶副食品的順序,建議可從液體半流質(糊狀)半固體(泥狀) 條狀 固體(塊、碎狀)。 配合嬰兒消化系統的進展,從液狀的果汁、菜汁開始,進展到糊狀的穀類(如米糊),泥狀的果泥,再慢慢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(如肉泥),適應後,可嬰兒副食品慢慢給予固體食物(如碎麵條)。 非常不建議副食品加調味料,但可花心思讓副食品的顏色鮮豔一點。例如:白粥中加入紅蘿蔔跟波菜,不只營養均衡且能激起寶寶的食慾。食材添加順序:穀類 水果 蔬菜 豆類 肉類 蛋類。一般來說,四~六個月只能添加米類食品和蔬果類,麥粉則六~八個月左右再添加。寶寶七個月後可提供富含蛋白質的肉、蛋黃、豆類等。讓寶寶從肉汁(湯)開始嘗試肉的味道,可用雞骨加蔬菜一起熬成高湯,再用高湯來煮副食品。易過敏的蛋白質(如帶殼海鮮、貝類、蛋白)、 水果(如柑橘類、奇異果、草莓)、堅果(如花生)及巧克力則最好滿一歲以後再添加。特別注意穀類方面,建議先給寶寶吃過米精再試麥精,因為米粉比麥粉更不會引起過敏。
朱學恒認為,林瑞斌的笑,對上父母的淚,真是何其諷刺的一個對比!「當今政府執政是如何遠離民眾觀感,這更是一個血淋淋的例證!真想做個這些人表情包發給每個作奸犯科極盡殘暴的凶手們,看看都是這樣的人在挺你們,以後在街上千萬要饒過他們,免得自己沒辦法受到呵護保障!」
此文一出,立刻引起眾怒:「這法官的笑容寶寶副食品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屬最大的傷害!」、「不知道在笑三小?」、「昨天看到同感!那嬉皮笑臉真的很過份」、「笑個屁!!!!真的非常生氣看到這個嘴臉!!!」、「這發言人在爽什麼!真的不適任!」、「為何那麼嚴肅的事情,讓他說的很無寶寶粥關要緊的感覺」、「真的他媽的諷刺,冷血無情,笑得出來還算是個人嗎?」
寶貝在四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接觸副食品了,嬰兒副食品主要的功能是讓孩子學習咀嚼固體(solid)食物,它並不是嬰兒”主要”的營養來源(輔食),而在這段練習時間吃的食物,在台灣一般就稱作「副食品」,添加副食品(加固)這樣的訓練是可以讓孩子斷奶(離乳食)後能有進食的能力,持續攝取養份。香港說是”糊仔”、吃副食品叫做”加固”,英文一般稱為”solid food”,日本叫做”離乳食”,副食品可以幫助寶寶的口腔發展,對於進食、咀嚼、語言能力發展都息息相關,補充營養來源、了解寶貝對什麼食物過敏,當然更重要就是讓寶貝體驗食物的美味,每一種食物都是寶貝的新體驗,就算沒有任何調味也跟奶不同,另外副食品一般包含”穀物“、”蔬菜“、”水果“以及”肉類“等等。開始嘗試副食品的第一階段在台灣普遍都是以粥上面的米湯開始,歐美有些父母則是從水果汁開始。重點要配合不同的成長階段,給予適合的大小、硬度的食物。